环氧树脂 GE9305F 100 (质量份)
固化剂 GH9305F 100 (质量份)
改性的双酚A环氧树脂/液态酸酐/偶联化处理硅微粉的预混料,常温下可流动的粘
稠体系,用于干式变压器线圈等绝缘产品的真空浇铸。
本体系在推荐的工艺温度(70~75℃)下有较长的适用期,有利于工艺操作和树脂对线圈的渗透,固化物具有优良的机、电、热性能,并赋予产品优异的抗开裂性能。
技术指标:
GE9305F 改性的、预填充的、无溶剂的双酚A环氧树脂
外观 红色的、高度粘稠的可流动膏状物
粘度(mPa.s)25℃,NDJ-1 (8-12)x 104
70℃,NDJ-1 (6-12)x 102
填料量(%) 约55%
密度(g/cm3 25℃) 1.60— 1.70
贮存期 < 40℃ 6个月(密闭容器中)
GH9305F 改性的,预催化的、无溶剂的、预填充的酸酐固化剂
外观 近似米黄色的可流动膏状物
粘度(mPa.s)25℃,NDJ-1 (1-3)x 104
70℃,NDJ-1 (3-8)x 102
填料量(%) 约55%
密度(g/cm3 25℃) 1.62— 1.72
贮存期 < 40℃ 6个月(密闭容器中)
工艺说明
配料:
l 预填充的材料由于运输、仓储过程中的温度波动或贮存期较长,总会发生轻微的填料沉降。因此在使用前必须加以充分搅拌混匀。建议在50℃左右的恒温烘箱中预热2~4小时搅拌后再计量配料。
2 为了得到无气泡的渗透良好的浇注产品,对浇注料的配置必须做到混合均匀,脱气彻底。建议在温度为70~75℃、真空压力为100~200Pa条件下搅拌混合0.5-1小时,直至浇注料表面无气泡逸出。配料量大,浇注时间长的情况下,建议在浇铸过程中,终混罐应保持真空状态下的缓慢搅拌。
对于连续式静态混料器的浇铸设备,在浇铸过程中,树脂罐和固化剂罐也应保持真空状态下的缓慢搅拌。此时,树脂罐温度为70-80℃,固化剂罐温度为60-70℃。
浇铸工艺
l 待浇铸部件装模后必须充分预热和干燥。建议烘箱恒温在90~100℃,时间为不少于10小时(视模具大小适当增减),然后送入浇注罐继续预热并进行脱气处理。此时浇铸罐温度80 +5℃,真空压力200-400Pa,时间为1~2小时。
2 在确定浇注料已充分混合、脱气,模具已充分预热、脱气后可以开始浇注。为了使浇注料对线圈充分渗透,掌握合适的进料速度是必要的。我们建议对大容量线圈以间断进料方式控制进料,以使浇铸料能充分渗入线圈层间、匝间,这将有利于改善浇铸产品在高压电场下的放电特性。
3 浇铸时浇铸罐温度80±5℃,真空压力200-400Pa(此时终混罐真空压力应略大于浇注罐300-500Pa)
固化工艺
l 固化过程经历加热升温—中温凝胶—高温固化三个阶段。产品固化程度的评定以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的方法较为科学。
2 浇铸产品在模具内的凝胶、固化过程应自下而上进行,此过程的控制是由烘箱温度决定的,建议烘箱下部的温度应高于上部8~10℃。
3 为了确保浇铸产品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,我们建议后固化阶段最少应在130度下保持不少于8小时。下列阶梯式升温固化工艺供参考。各用户可根据本厂模具类型、产品容量和烘箱特点去确定自己的固化制度。产品固化完成后,建议适当控制其冷却速度。
固化条件:85~90℃/ 6 hr + 100~110℃/ 3hr + 130℃/ 8~10 hr
固化体主要性能指标
弯曲强度(Mpa) 120 — 140
拉伸强度(Mpa) 70 — 80
冲击强度(kJ/m2) 10 — 13
玻璃化温度(℃,DSC法) 80±5
电气强度(kv/mm) 22 — 28
密度(25℃,g/cm3) 1.69 — 1.73
简要工艺参数
材料
1、预处理:50℃ x 2~4小时后搅匀
2、预混合:环氧树脂在65℃~70℃,真空压力100~200Pa条件下搅拌脱气2~3小时。
固化剂在55℃~60℃,真空压力200~300Pa条件下搅拌脱气2~3小时。
3、终混合:温度为70℃~75℃,真空压力100~200Pa条件下搅拌脱气0.5~1小时。
线圈
1、干燥预热:烘箱恒温在90~100℃,时间不少于10小时。
2、真空预热:模具进入温度为75~85℃的浇铸罐,在真空压力100~200Pa下保持1~2小时。
浇铸
浇注罐温度75~85℃,真空压力200~400Pa(此时终混罐真空压力为500~800Pa)。
固化
85~90℃/6小时+100~110℃/3小时+130℃/8~10小时,随炉冷却到80℃左右脱模。